- 生平故事
- 回忆相册
- 追忆文选
原名于德俊,字哲名,1900年生于吉林省永吉县大绥河一农民家庭。幼时家境贫寒,13岁进入私塾念书。后在亲友的资助下,进入吉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。
1924年冬,曹国安以优异的成绩毕业。毕业后来到吉林省一中执教。1925年考入山东军政大学学习军事。1928年又到北平毓文学院插班学习,在校期间,他积极参加学生运动,得到了党团组织的培养教育。
“九一八”事变后,曹国安积极参加抗日救国会,随同北平学生赴南京请愿,要求国民党政府停止内战,一致抗日,收复东北领土。他的外甥宋铁岩和许多学生代表在请愿中被捕,使他看清了国民党的反动本质,更加坚定地投入到抗日救国的运动中。1931年底,他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。
1932年春,北平党组织派曹国安和宋占祥(宋铁岩)舅甥二人回到吉林家乡从事兵运工作。他们到长春后,首先找到宋铁岩中学时期的要好朋友于仲芸(于克),谈了回吉林的任务,于克积极赞同。后经曹、宋二人介绍、发展于克秘密入党,组成“三人兵运小组”,然后来省城吉林活动。
曹国安和宋铁岩回到家乡永吉县,打入当地一个地主联合武装大排队,想把这支队伍拉出去抗日,由于队伍成分复杂,计划没能成功。此后,曹国安只身来到榆树县开展抗日救亡活动,他向当地群众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,宣传我党的抗日救国政策。他了解到驻防在永吉县乌拉街伪铁道警备第五旅十四团迫击炮连,曾一度抗日,后被吉林的大汉奸熙洽收编,他决定打入这支队伍。
1933年初,曹国安和张瑞麟首先打入迫击炮连当上了一等兵。他积极与士兵交朋友、谈心,传播爱国思想,立足后又把宋铁岩介绍到该团当兵。他们利用结盟拜把兄弟的形式,联络一些士兵结成盟友,并重点发展一些出身好、政治可靠的士兵入党。
伪十四团由乌拉街移防吉林东大营,随后又调往磐石烟筒山镇,参加围剿党所领导的南满游击队。曹国安抓紧工作,一方面同地下党联系,一方面做起义的准备工作。经过党员和积极分子商定,